第171章八百人就八百人,八百人先下手为强!
黄昏者,阴阳交替之际也。
此刻是天地万物开始新一轮循环的时刻,因此在黄昏举办婚礼,象征着新人的结合是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,也寓意着他们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旅程。
而因此,婚礼被称之为“昏礼”。
暮色初降,司徒府内外的朱漆廊柱已缠满红绸,数百盏描金灯笼将飞檐照得煌煌如昼。
袁基身着玄色深衣,腰悬玉组佩,立在正堂前迎客,面上笑意温润,一举一动间尽显世家公子的风度。
府门外车马辚辚,宾客衣冠上的明珠映着灯火的光芒,一位位宾客昂首阔步而来,相互寒暄,脸上洋溢着喜庆之色,在雒阳城东街巷中仿若一条蜿蜒火龙。
门前两列丈高的鎏金朱雀灯,灯芯里掺着的名贵龙涎香,青烟袅袅间将整条街熏得馥郁如春。
而与此同时,雒阳城每条大街上都不约而同传来阵阵铜锣声响,一架架马车满载酒瓮迤逦而来,司徒府的仆役沿途抛洒五铢钱,孩童们也嬉闹着挤作一团,在袁氏仆役的手中领了五铢钱和饴唱着祝福新人的童谣。
不过半刻钟的功夫,天街、朱雀大街等主干道几乎堵得水泄不通,连执金吾卫士都被裹挟在人潮里动弹不得,也就是当朝三公家中举办婚事了。
袁隗为了今日袁基的婚礼,早早便与雒阳令钟繇打过了招呼。
说起来钟繇与汝南袁氏也有亲缘关系,钟繇的胞姐嫁给了河东郭氏家主郭瑜,郭瑜的妹妹又嫁给了袁隗的长兄袁盱之子,袁遗。
行个方便自然不是问题,更何况还是当朝司徒亲自上门,而且当朝太子也答应过亲自登门为新人赐福。
而汝南袁氏婚礼之豪奢还远不止于此,全雒阳的食肆都被袁氏一口气包场,并置办了一场流水席,也就是除了宵禁时间外,灶台里的火便不停歇,不断上菜补菜。
只要衣装整洁之人便可入食肆用餐,随时来随时走,无需礼金贺礼,只要入门时留下一句对新人的贺语即可。
对于城外的流民和贫民,袁氏也特意安排了仆役在城外各门处开设粥棚,锅釜就架在青石垒就的灶台上,灶火熊熊燃烧,熬煮略显粘稠的麦粥。
掌勺的仆役手持长勺,不停地在锅中搅拌着,周围饥民们伸长脖子,鼻翼不停地翕动,贪婪地嗅闻着空气中的阵阵粥香。
而秩序的维持,除了部分手持刀兵的袁氏仆役外,便是由手持长枪的城门校尉部戍卒在旁协助。
若无这些戍卒,流民们为了一口吃的打个打个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