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汝南郡究竟是朝廷之汝南郡,还是士族豪强之汝南!
一众孝廉之中,许靖的年纪仅次于贾彩,他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,眼眸深处却充斥着丝毫不加掩藏着野心,向着太子俯身行了一礼,道:“臣以为,汝南郡之弊,在乎吏治!”
与空有年岁的贾彩不同,许靖的名望是这九名孝廉中最为卓著的,曾与从弟许邵在汝南郡时常品评乡党,照理说早该被举荐为孝廉入仕,亦或是多次拒绝孝廉的名额。
但许靖的个人履历上,却并无拒绝孝廉一事。
只能说,成也品评乡党,败也品评乡党。
然而许靖与许邵在长期品评乡党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,许靖重才,许邵重德。
论才,庸才与俊才一目了然,但论德,其中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。
理念上的矛盾令这对从兄弟决裂,尤其当许邵先一步接受征辟,担任汝南郡功曹后,利用自身职权与人脉,对许靖展开疯狂打压,断绝了许靖举孝廉和其他入仕的机会,甚至逼得许靖沦落到不得不替人赶马磨粮来艰难维持生计,每日忙碌于车马与石磨间,哪还有那翩翩名士的风度?
直至弘农杨氏的杨琦,接替了因功入朝担任中都官曹尚书的赵谦出任汝南郡太守,许靖的命运才出现转机。杨琦初入汝南郡,便看中了许靖的才能,拜许靖为郡上计吏,并将他察举为孝廉。
终于翻身后的许靖对从弟许邵的恨意却丝毫未减,毕竟二人即便理念不合,终究还是同一个祖父的亲族,可许邵却不仅打压他,甚至连活路都不想给他。
汝南许氏也因许邵名望更高,汝南郡功曹的身份能为家族作出的贡献更大而选择了许邵。
汝南郡其余士族豪强也因为许邵更亲近他们,为他们族中子弟给出上等评价,纷纷帮着许邵打压许靖。
而赶马磨粮岂能养活一大家子人,以至于他的妻子都不得不出门替人洗衣为生,再做些针线活,才能勉强养活一家人不至于饥馁而死。
也就是杨琦了,唯有弘农杨氏方能顶着一众士族豪强的压力举他为孝廉。
“臣之先祖汝南都水掾许讳扬,受世祖皇帝之命,重修鸿隙陂,使几千顷农田成为膏腴之地,我许氏子孙与有荣焉。孝和皇帝永元年间,汝南太守何尚修复了鮦阳旧渠,新垦水田三万余顷。”
“然今时汝南郡各坡塘年年决口,堤防费开支每岁逾三千万钱!臣为汝南郡上计吏,察郡中大小官吏中饱私囊,贪墨朝廷下拨的堤防费,年年修堤年年决口,时常淹没百姓田亩。税吏逼迫受灾百姓缴纳赋税,百姓不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