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我想,我太想了,我做梦都想啊!
震慑住袁隗之后,刘辩微微眯起双眼,那双遗传自何皇后的凌厉丹凤眼也看向了韩馥和胡毋班。
狗咬狗,这般场景倒是难得一见的乐子。
而对于此二人,他也就不会给予什么体面了。
“廷尉何在!”
刘辩高声喝道,那声音之中仿佛携着一股无形的威压,令人心头一震。
“臣廷尉崔烈在!”
原本一直在看热闹的崔烈听闻太子这声厉喝,身躯一颤,连忙起身离席来到太子面前俯身行礼。
“咆哮朝堂,又于朝会之上私斗,该当何罪?”刘辩向崔烈问询道。
崔烈闻言,略作犹豫。
倒不是他有心偏袒二人,而是他在思考该以何罪名定罪。
咆哮朝堂和朝堂斗殴,若是以“廷前失仪”论处,轻者申斥罚俸,重者也不过是贬谪乃至罢官。
但天子是君,太子殿下也是君,君前如此失仪可视为对君王的轻慢,也能以“大不敬”之罪论处。
而大不敬之罪的严重性就远不是区区廷前失仪可比的了,轻者罢官,重者流放弃市。
当初党锢之争,许多党人也是因“大不敬”之罪或流放或处死。
而如今太子向崔烈问询,加之崔烈古文学派名士的身份以及廷尉的职位,在对韩馥和胡毋班的处置上,他有着莫大的话语权,一句话便能奠定对二人处置轻重的基调,也就是所谓的一言决生死。
但太子见崔烈犹豫,只是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,笑容中颇多玩味,就这么瞅着崔烈,也不催促,极具耐心地等待着崔烈开口,似乎笃定崔烈不会给出他认定的“参考答案”以外的任何答案。
崔烈,出身于博陵崔氏,祖上乃是那位“崔杼弑其君”的主人公崔杼。
但当听人提起博陵崔氏之时,刘辩的第一反应便是某位丞相的好友博陵崔钧崔州平,而恰巧这位崔州平便是崔烈的幼子。
博陵崔氏以儒学与风骨闻名,世传《左氏春秋》,族中子弟多刚直清正,数代人先后在王莽、梁冀与窦宪这些人的礼遇下展现出了惊人的傲骨,为今古文两派士人共同推崇。
而到了崔烈这一代,其人于《左氏春秋》上的经学水平极高,卢植与服虔这两位同治《左氏春秋》的古文学派大家都曾大为感叹,而服虔又将崔烈介绍给了好友郑玄,郑玄亦对崔烈在《左氏春秋》上的治经水平大为惊异,遂引为友人。
凭借博陵崔氏的刚直风骨名望与自身高超的经学水平,崔烈的仕途可谓一片坦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