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就是最大的指标。
既然从李书记的话里,察觉到产量还远远不够,金股长果断伸手要人,要物~!
“嘶~!”
“先等等,后面会补充的,你们这边需要等一等那一边,不然光做出来,它也只是个背心~!”
隐晦的提醒了一番金股长,李峰现在也是急的上火,不然,运输科的这台祖传电风扇,也不可能搬过来,顶楼热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李峰也在想着扩大产能。
研究所的陶瓷车间,现在就像是电阻一样,庞大的电流,就在这里堵上了。
如果是陶瓷车间的产量超过了缝纫车间,不用金股长自己过来,李峰已经想着办法,把这些人和物件,给给他倒腾来了。
“行,那我就先回去了~!”
“去吧~!”
挥了挥手,李峰解开了衬衫领口的扣子,重新站到了电风扇跟前,捏着衣襟,享受着热风灌进了领口里,带走身体上的热量。
李峰并不是从生产线升上来的,往前推四年,他还仅是个开大车的司机,亦或者卖房子的销售。
产品开始落地,他哪怕不会抓生产,也得开始学着起来。
原材料的供应,到生产线的扩充,参与生产人员的安排,现实并不是打某些经营类游戏,鼠标点点,就可以出来了。
在这个年代,工厂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,就得靠俩字,指标。
计划经济下,不是有钱,就可以买到所需的产品,金股长来询问指标,是想问出缝纫车间一个月定下的产量上限。
李峰给不出具体的指标,因为他也没有具体的指标,不设上限就是最大的指标。
铝厂有氧化铝的生产指标,不用看,远远高出了红星厂的防弹背心的产量,原材料这块只有它是不限量供应。
背心所用的平纹布,纺织厂有指标,生产胶水的化工厂也有指标,纺织厂还好,平纹布用的是粗布,产量也不低,胶水这块,用的还是比较特殊的。
这个年代,还没有满大街的502胶水,防弹背心的供应链,还极度不够完善。
再次仰头把茶水给灌进了肚子里,李峰擦了擦嘴角,这些问题,都得用报告反映上去。直到,这个产业链形成,他这个厂长,才可以坐在办公室,轻描淡写的看着生产数据,拍拍脑袋组织人员装车发货。
“打江山难啊,开辟条新赛道也不容易啊~!”
重新坐回椅子上,李峰仰着头,把脑袋搭在了椅背上,忍不住感叹了一声,点着了一支香烟,吧嗒吧嗒抽了起来。
这种经济模式下,上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