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张元聪则轻轻摇头:“自己是什么规格,自己清楚得很。”
“不至于吧?”袁威宏看了看张元聪,另有所指。
在魔都当一个医生,可能不会很有钱,但能够搭到的人脉网肯定很广。
“那也得熬啊……”张元聪全身放松,口吐真言。
袁威宏与方子业二人尽皆默然。
全世界都有人告诉你实力最重要,学历不重要、职称不重要。
但你真正地接触到这些东西后,你会发现,学历、职称就是敲门砖。
除了方子业这种走“妖术”路线的人,直接来一个弯道超车,把所有人都甩得远远的,在骨科这座江湖中单开一峰外。
其他大部分人,谁不是靠着熬出来的?
“离开了张元聪的六院,依旧牛、逼哄哄,但离开了六院的张元聪,就只是一个小张子。”
“所以,子业,你不知道多少人都对你羡慕嫉妒恨得很?”
方子业知道自己的特殊。
而自己的特殊,其他所有人都只能羡慕,因为方子业早就知道自己的天赋实在‘不堪’。
有一些客观事实,随着现在的眼界提升,方子业不得不承认努力不如命,命不如运。
能来汉市大学中南医院读研的人,不说资质一定非常好,但能够竞争过那么多同龄人、同届人,总归是算不上差的。
硕士、博士毕业之后,去地级市医院也能混得很不错,甚至可能是医院里学历、天赋最好的,如自己在邓勇师门中的大师兄苏枭。
再往上,也就是袁威宏这样的,好几年才能出一次的专业、科研双边天才了,可以在中南医院里混得风声水起。
但袁威宏以后的终点,估计也就是比邓勇略好一点点。
再天才如刘煌龙这般,以后非常可能到达段宏教授的层级,成为享誉全国的“国手”!
这多少年才产出一个?
最近十几年,中南医院,单纯地通过专业考核读博的人,就只有这么几个。
刘煌龙、王元奇、方子业、兰天罗。
揭翰都只能走‘科研’路线。
国手级专家不参照科研产出和科研能力,只讲究临床。
这是中南医院的时间堆积!
可目前,也没有一个“国手级”教授出产。
以此为思路,再去看同济医院、魔都六院……
再看段宏教授、郑海东教授、张岳教授等人,那真的是一年甚至几年里创伤外科全国都顶打顶的翘楚。
这就是资质,也就是命数。
努力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0页 / 共1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