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自发结成社团,承接工事。”
“最开始,一切井然有序,有人务农,有人接社干活,田里产出越来越多,城中商业也越来越繁华,大家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好。可自长孙县尉调走后,便出现了问题!”
李治心中一紧,道:“什么问题?”
朱贞莲道:“社团多了,竞争变得激烈,一开始官家选哪家社团,看的是谁的口碑好,能力强。后来那些落选的人,竟通过贿赂县府官员,用不公正的手段,拿下资格。”
“那些人钱贿赂官府,为将钱捞回来,就压低工钱,拖欠工钱不给。不少人都不再愿结社,回家务农,官府工事,已经被少数几家结社给包揽了。”
“他们一边贿赂官员,一边偷工减料,压榨工人,有时还克扣工钱。工人们哪还能好好干活?修建出的工事,经常出现问题!”
李治听完后,沉默良久,缓缓道:“是朕疏忽了,既将工事转接给民间社团,就该料到这种情况出现。”
“陛下,事情还能挽回吗?”朱贞莲小心翼翼的问。
李治道:“当然可以。任何新事物出现,都会出现相应问题,只需解决问题便是,不能因此乱了手脚。”
朱贞莲笑道:“妾身还以为出了大事呢,听您一说,也就放心了。”
李治道:“好了,你去休息吧。”
朱贞莲告退后,李治又派人把上官仪等人召了过来,询问此事。
这些朝臣,都是李治精挑细选的精干之人,在等候召见时,便已想好各种对策。
有人提出完善律法,有人提议加强监督,还有人提出在县府新设官职,由朝廷直接管辖。
此事具体根治之法,李治决定等回长安后,再集思广益,仔细斟酌。
眼下当务之急,是先严惩鲁城县那些受贿的贪官污吏,震慑其他官员,以防形成风气!
他当即下了一道旨意,任命上官仪为黜陟使,留在沧州,侦办鲁城县一班贪污官员的不法行为。
李治的巡狩大队,则继续向北,朝着幽州进发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