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映式,为安森喝彩,但遗憾拍摄工作走不开。
克里斯格外遗憾。
昨天,克里斯提前给安森电话,好好恭喜了一番;现在看来,克里斯的缺席空位,比想象得大,一大清早,宿醉状态下,他们就开始怀念克里斯了。
但是,布拉德这一提醒,安森昏沉沉的脑袋终于运转起来,想起一件事,也许他们不需要那么原始——
在2001年以前,一部电影首映,如果好奇电影的口碑评论,那就必须翻阅报纸;这是唯一消息来源。
对经纪人和演员来说,他们就必须把主流权威的报纸全部买一个遍,摊在桌面上,一份报纸一份报纸阅读,只有这样,才能够全面了解电影的口碑。
这样,不方便确实不方便,但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。
对于普罗大众来说,他们往往不会购买那么多报纸,可能就购买一份两份,如果这一份报纸说这部电影值得期待,哪怕其他权威媒体全部都在吐槽也没有关系,他们就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捧场。
当然,也有例外。
“好莱坞报道者”和“综艺”这两份业内专业权威杂志会统计所有媒体的评论,并且给予电影综合评分,如果愿意耐心等待,不着急在首映周末第一时间进入电影院,也可以等待这份指南再挑选观影。一直以来都是如此,所以常常可以看到,一些电影口碑全面崩盘,却依旧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,信息的滞后让观众们愿意为了导演或者演员进入电影院;后来网络全面普及,信息的公开速度越来越快,首批影评口碑对票房成绩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明显。
这个转折点,就出现在2001年。
今年年初,媒体综评(metacritics)网站正式上线,这是一个评论综合网站,他们会将各大主流、专业、权威媒体的影评收集起来,并且统一换算分数,最后给予电影一个评分,确定作品的口碑。
网站成立的目的非常简单,就是试图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分享信息,而且创立者的筛选机制也非常严格,选取的评论全部都是传统专业权威影评人,确保评分的专业和客观,这也使得网站快速脱颖而出。
一切,如同法国的“电影手册”一般。
短短半年,媒体综评就已经在好莱坞闯荡出了名号,因为他们自己不负责评分,只是收集客观评论,相当于一个数据库,不止最新电影,同时也在陆陆续续整理以前老电影的专业评论,各大电影公司以及经纪人、公关人使用起来都没有负担,很快就传播开来。
特别是在烂番茄网还没有出现的当下,媒体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