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发现它在250k(约-23c)的时候,电阻率陡降,但降低不到零。
而在7.1k时,材料的电阻会再次急速下降,无线接近于零电阻。
这份结果,基本符合了计算材料模型对kl-66做的测试。
在室温下,它没法表现出超导性,只有当温度降低到7.1k的时候,才会展现出超导性能。
然而这毫无意义,7.1k温度下,能实现超导性质的材料很多很多。而且在这份材料中,铅的超导临界温度就是-265.95c(7.2k)
这种情况下,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临界温度转变到底是材料本身的,还是里面的铅的。
完整的将所有的检测按照标准做完,徐川脱掉了手上的实验手套。
如果单从他手中的这份材料来看,kl-66材料是室温超导体的希望已经破灭了,也让他叹息了一下。
不过对一种材料进行验证,这不是一次复刻实验就能完成的。
偶然因素有很多,如果需要保证复刻实验没有误差的话,至少要做三组以上的对照。
等待了一会,另外两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。
从检测结果来看,对迈斯纳效应的观测全都失败了。
按照标准流程复刻出来的三份kl-66材料,全都不具备迈斯纳效应。
不过让徐川有些惊讶的是,其中编号为‘二号’的材料,表现出了类似于南韩那边发出来的视频抗磁性半悬浮效应。
虽然后续的检测证实了这只是一种抗磁性,但依旧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要是能找到这种抗磁性的机理,说不定还能有一些其他的发现。
另一边,实验室中,看着手中的检测报告,樊鹏越笑着道:“看来这次可以好好打一波那些南韩网友的脸了。”
三组由不同人员制造的材料,全都未检测到迈斯纳效应,可以说这种kl-66材料是室温超导体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极点。
“打脸?啥情况?”实验室中,另一名做超导检测的研究员柴僳有些好奇的问道。
樊鹏越笑了笑,道:“咱们老板之前不是公开了模拟计算的结果么,表示这种kl-66材料更有可能是一种强磁材料,而非超导体。”
“然后南韩那边的人就不服了,各种表示不服骂人。”
“要是他们在自己国家的网上骂骂也就算了,还追到了咱们国家这边来了,不信你打开围脖,β乎软件看看,现在网上杠成了一篇。”
“有站咱们老板的,也有站对方的,吃瓜群众更是不少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