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就是有朝一日寻他回来。
杨泽听杨沅一一说起大哥杨澈的事情,童年的记忆渐渐清晰,忍不住也是泪如雨下。
辛弃疾来寻杨沅时,得知他与杨泽竟是兄弟,也替杨泽感到高兴。
不过,义军该何去何从,这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。
恭喜杨家两兄弟一番后,辛弃疾就把他探听到的情况对杨沅说了一遍。
杨沅此时心中虽有猜疑,不过他还不是非常确定自己暴露了身份。
但,金人确实没有上当,而是提前补上了他精心设计,诱引金军露出的破绽。
此时杨沅怀疑是他冒充的寇黑衣的身份被金人识破了。
或许,金国“血浮屠”另有一套鉴别成员和消息真假的手段?
不过,眼下来说,这也不重要了。
当务之急,是这支义军该何去何众。
虽然人越打越少了,可留下来的莫不是能以一当十的勇士。
所谓“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”,精锐老兵,何尝不是一样?
最重要的是,成功营救他们出去的意义,极为重大。
好在,随着人数的减少,他们的机动力反而在提高了。
要从各地金军调拨来的围追堵截的缝隙中间穿插出去,也就更加的灵活了。
一时间,杨沅也找不到更好的战机。
但他知道,接应舰队一定还在海上。
鹿溪绝对不会放弃他。
因此,杨沅此时的目的,仍然是即墨。
只不过,直线穿插肯定是不可行了。
所以,他们需要不停地运动、游击、迂回,寻找机会。
“六千会”在山东的群众基础非常好,这使得他们像条泥鳅一样,在金国各路大军缝隙中不停钻进钻出。
他们一直避免在再像上次攻打高密一样的硬仗,各路金军各有算盘,拿他们也就一直没有办法。
但是随着南京路杨棠领兵进入山东东路,这一切开始改变了。
大宋燕王杨沅潜入了金国境界,试图接应山东义军南下。
这个杨沅,就是分裂了大金国,灭了西夏国,从大理国嘴里咬下一口肥肉的那个杨沅。
这个消息直接从金国朝廷公布了出来。
完颜亮激动的浑身发抖,立即下诏:生擒杨沅者,封王!
夺其首级者,封公!但能献其一肢者,亦封候。
完颜亮精通汉人历史,他这说法,是有来历的。
当年项羽兵败,于垓下自刎,刘邦的士兵争抢其尸首。
其中有个小兵杨喜,抢到了项羽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