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这回北上,带了10斤,只剩一斤,其余沿途已售卖了。员外若要,我去拿来。”
赵祯看后,立马取出300贯钱财买下,并对陆林和道:“陆掌柜,这茶若有多的,小弟愿多买些。”
听了这话,陆卓成直接带着陆林和去赵祯处,果然不出陆卓成所料,赵祯一口吃下。这一单生意,陆卓成两头抽佣,赚了小30贯,面上自然愈发笑意盈盈。
说着,陆林和拿出一小把茶叶,放在手心,对赵祯、陆卓成展示了一番,说道:“这种最顶尖的茶叶,一芽一叶,经过杀青、揉捻、烘焙,白毫披身,芽尖峰芒,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,因此起了个【黄山毛峰】的名字。”
陆林和倒也不隐瞒,说道:“这普通茶叶一年不过产茶30斤,上好的芽茶产量更少。至于入阶的茶,我也不说谎,我家确实有几株百年以上树龄的茶树,长在山顶云雾缭绕处,算是入阶的。从不敢多摘,一株茶树每年不过产茶五斤,一斤茶叶卖价300贯。功能解毒,增长精神。”
陆林和道:“赵员外,今年家中确实还有些,来回路途遥远,今年不会再外出了。不知兄弟要多少,明年春季,商队北上售茶。”
赵祯道:“陆掌柜,兄弟最少要十斤这种入阶的,不入阶的再要四千斤。”
陆林和听了,一脸喜意,毕竟又找到了一个大客户。陆卓成也十分高兴,作为赵祯的牙人,同一人,陆卓成能抽三次佣金。 陆林和道:“员外若定好了,明年我再来一趟,都是清明时节的新茶。就是普通茶叶也比现在这批还要好些。”
定下买茶事,赵祯感叹道:“陆掌柜,种茶可是比种粮赚钱,可惜,郜国没有茶种。”
陆林和道:“倒也不见得,我听闻齐国、莒国都有茶种,莒国我不曾去过。只说齐国,有即墨县,海边有仙山,雾海笼罩,曰崂山,山中有道观上清宫。观中道人游历黄山,带回茶种。历经多年培育,‘南茶北引’才算成了。如今也形成了崂山茶这一茶种。”
赵祯听了,一下动了心思,问道:“陆掌柜,郜国可能种茶吗?”
陆林和犹豫了一下道:“员外,此事我属实不知。听上清宫火工道人说,崂山茶从开始培植,用了不少时间。第一回引入5000株茶树,无一成活。其后,又引入五万株,仅成活十一之数。经过多年培育,这才稳定下来。”
“员外若是想要种植,崂山茶在此处更易载活,至于到底能不能成活,我却不敢保证。”
“种茶已是不易,其后制茶更是繁杂,炒青、烘青、晒青、蒸青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