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廷林道:“嘿,当初选官,犹豫不决,既不舍得辞官,又不愿打点,如今却没地后悔去。”
说罢,熊廷林叹了口气。
顿了顿脚,接着道:“如今这情形,已是逼上梁山,不得不从。听二位小友一言,我已下定决心,也要搬取家眷来此。诸位同僚早做决断。”
冯诚等五人听了,脸色难看。
熊廷林不顾五人脸色,匆匆出门去拜见招待诸人的吴用,表达意愿。
吴用听了,也是欢喜不已。带着熊廷林去见赵祯。
熊廷林放下戒备,袒露心声,不但把自家情形说了一遍,就是冯诚等五人知道的也说了。
这几人倒不存在什么被拉拢,过来做奸细的,纯粹就是不得志。
论起来,家势最好的竟然是这个熊廷林。他家也是官宦人家,祖居建州建阳,到他这一代,大观三年己丑科,熊家四人登榜。
熊安上更是己丑科武举第一人。
叔侄兄弟同登文武之科,徽宗天子还曾命笔赐诗:“晋室安元齐奏捷,虞廷元恺并登庸。”
这文进士便是身前的熊廷林,还有一个熊元辉,因身子单薄,常年生病,早就辞官,在家设族学教导后辈。另外两个都是武进士,一个叫熊元行,一个唤做熊安上。
熊元行早殁,叔侄兄弟四人只有熊廷林和熊安上还在官场厮混。
熊安上累官升迁为信德军兵马钤辖,权通判军州事,而作为叔叔的熊廷林却还在选海沉浮,如今更是被打发到梁山自生自灭。
熊廷林也是憋了一口气,虽说文贵武贱,与熊安上相比,自己年过半百,还不曾挣脱选海。
本还未觉得如何,今日听闻孙觌、张通庆一番话,确实点醒了自己。
年过半百,又遭算计,形同发配。不如再拼一把。
如今天下不靖,借此事,正好迁移一支族人来此,繁衍生息,也算是为熊家准备了一条退路。
见了赵祯,熊廷林连忙表露投靠之意,赵祯也不推辞,当即就升任熊廷林为潍州望县昌邑知县。
与孙觌、张通庆不同,熊廷林等人久经官场,对官场上的陈规旧习自然了若指掌。只不过,梁山这里与别处不同,不但是田亩税赋不同,政令也多有不同。
县府公使钱制度更是取消,相应的,官吏俸禄提高不少。
贵文贱武更是不存在。文、武官员互相制约。
以此熊廷林三人虽有了职司,却也不是即可上任,连同冯诚等人,都送去梁山县衙门,待足一月,熟悉梁山政策,然后再去上任。
这些人本也没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